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学者

刘军

时间:2017/3/13 11:28:20|点击数:

  

  刘军,研究员,现兼任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原云南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教师,2004年调入云南省社科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政策,侧重于民族关系、民族宗教、民族文化等领域。早期亦曾从事影视人类学研究及摄制工作。

  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2项(民盟云南省委:“云南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间机制研究”(2013),普洱市委:西盟佤族经济与文化发展对策研究(2005)。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民族共聚地区宗教现状与社会稳定对策研究——以中缅边境地区为例”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共处模式及调试机制研究”2013),省级课题1项(云南省人大:“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成功实践”2012),院级课题1项(云南省社科院:“城市化背景下呈贡回回营宗教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2016)。

  出版少数民族纪录片4部:《西盟佤族祭祀》(2005);(2)《哀牢腹地哈尼人》(2006);(3)《景谷人家》(2007);(4)《穿蜘蛛网衣的苦聪人》(2008)。

  出版著作(合著)8部:《解密佤山》(2005);《向文化要发展:西盟佤族经济文化现象透析》(2006);《家园耕梦:哀牢腹地哈尼人》(2006);《千景之谷》(2007);《阿佤人 阿佤理》(2008);《原色边地——孟连》(2011);《威远梵印——景谷南传上座部佛寺全图》(2013);《圣与俗:景谷傣族的南传上座部佛教》(2014)等。另,执行主编《木鼓声声感党恩——佤山六十年》(2009),参著《远去的背影:云南民族记忆1949-2009》(2010),《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成功实践》(2012)等多部。

  发表论文、提交报告等30余篇: “民族角色与和谐社会”(2009)“云南应积极探索新型稳定观”(2011)“‘宾弄赛嗨’:族际互助传统的当代价值”(2012),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应最大限度释放“草根”活力(2012),“云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2013),“云南多元宗教共处的类型与基本模式”(合作,2014),“新型社会稳定观视角下的多种宗教共存互动模式——以云南原始宗教、南传佛教、基督教为例”(2015)等。

来源/作者:刘军/民族学所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