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高端访谈系列之王蕴研究员访谈录
时间:2017/7/18 12:05:13|点击数:
务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需要“两条腿走路”
2017年6月12日至13日,以“新机遇、新思路、新举措“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在中国昆明召开。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宣传组代丽、孙喜勤围绕会议主题,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王蕴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已从二轨上升到一轨,您认为当前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王蕴: 2013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2014年底在孟加拉国召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第二次会议,2017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原计划于2015年底在印度召开,但是会议一直拖到今年4月底才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召开。在第三次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会议之前和会议期间,我们在与其它三个国家的专家和政府部门官员开展联合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已进入一轨,但在具体推动的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
从外部来看,按照2013年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期间四方达成的共识,2014年底就应该进入到四国政府之间合作机制的磋商或签署合作协议的阶段,但是现在四国之间具体的合作和磋商推进很慢,主要是印度方面顾虑较多。在联合研究阶段,因为印度的进度很慢,我们不得不放慢了四国之间合作的进度,导致原计划于2015年2月底召开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一直拖到今年的四月份才召开。从第三次联合研究工作组会议情况和最新的形势来看,中国和孟加拉国是比较积极地在推进四国之间的合作,而印度的顾虑比较多,缅甸处于跟随的状态。印度利用自己主办联合研究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的优势,在会议日程的设置和一些议题的讨论方面都在有意拖延合作进度。孟加拉国就前两次工作组会议的态度和最近的情况相比来看是比较积极的,这从他们参会代表团在会上的一些反馈和发言情况可以看得出来,孟加拉国很在意印度的立场,导致其自身有所顾虑。比如我们中方在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尽快结束联合研究阶段的研究合作,将联合研究阶段提升到实质性政府间的合作和磋商阶段,以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孟加拉国表示赞成中方的提议。而当印度方面表示“联合研究阶段,四国合成的国别报告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商榷和完善”时,孟加拉国就随即改变态度,提出赞同印度的提议。总体来看,印度还是利用它在南亚区域的传统影响力来左右其它国家的合作态度。
2013年到现在大概四年的时间,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态度变化可以从2013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后看出。2013年中印共同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议,在2013年召开的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研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印度的态度很积极,但是随后印度开始改变态度。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政党论替,现在的执政党对华的态度不是很友好;二是中巴经济走廊在2014年开始推进合作,印度方面担心中国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会直接削弱它在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印度多次提出反对把中巴经济走廊列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所以现在印度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一贯态度就是能拖就拖,如果觉得外部压力较大,就稍微地推动一下。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三国都非常清楚中国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印度想利用我国急于想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上取得进展的心态,一直有意放慢四国之间合作进度。所以,这几年我们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工作中确实有一点被动,导致工作难度很大。比如在第三次会议上中方代表团已经草拟了一个政府间合作机制的方案,于会前提交给印方,但在会议上印度一直强调“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的问题还需要充分照顾各方的舒适度”。印方认为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在一段时间内会形成比较固定的合作机制,这种固定的合作机制对开展灵活合作反而成了一种约束,所以在短期内印方不提倡建立四国之间的合作机制。但是中方认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从1999年民间交流的提出到2013年,已经走过14年的历程,在民间已形成很高共识,现在希望进一步推进务实合作。要推进长效的务实合作,很大程度上需要合作机制的配套政策,需要政府间的合作机制来提供保障。可以看出我国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是一贯的。在四方会议上,我国提出的政府间的合作机制还是按照预先的设想在往前推进。
从内部来说,从2015年开始,我国对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路作了调整,从原来四方合作前提下的多边合作方式,调整成双边促多边的思路模式。在推进双边促多边的思路过程中,中缅合作或者说云南和缅甸之间的合作就成为首推,因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比较好。另外就是中国和孟加拉国之间的合作,希望通过推动中缅或是中孟政府之间多领域的合作,把双边合作的氛围带动起来,就可起到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印度可能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加入进来。所以说我们现在对孟加拉国、缅甸访问交流的时候,都建议推进务实合作,只要是共识度高的项目,不管是互联互通还是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只要我们双方的需求和利益存在共同点,我们就应该尽快地去推进务实合作,这一点大家的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
回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2013年正式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倡议时相比,该区域的合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取得很多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获得的共识度越来越高,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显著,对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这样的传统区域性大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可能也会因担心自己的利益流失而转变合作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推进具体的工作或从事政策研究时,可能需要结合新的形势深入分析如何更大地扩大四国之间利益的结合点,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作为第一个提出多边合作设想和合作机制的国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个相对于我们“一带一路”其它经济走廊来说参与国家类型最复杂的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示范效果很重要。六大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是建立在双边合作基础和战略互信相对比较好的基础上,它推起来就相对容易,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示范性作用确实很重要。
问题:当前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很多困难,那我们可以通过人文交流来促进合作与交流吗?
王蕴:孟加拉国、缅甸,包括印度都很支持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去年我们去孟加拉国,与孟加拉国外交部和对外政策对话中心时,孟加拉国国别报告起草主要机构的工作人员直言如果中国与孟加拉国开展大型合作项目的话,孟加拉国肯定会受到印度方面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两国之间在人文交流层面开展合作,比如教育培训、医疗合作之类,就不会引起印度在战略层面的太多顾虑。对于孟加拉国的民众来说,也确实可以得到好处。实际上中国和孟加拉国、缅甸的合作还是停留在政府相关部门层面和长期跟踪研究这个问题的机构和学者层面。这两个国家的中产阶层、社会精英阶层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我们可以通过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使这些群体看到合作的效益,为这个区域的合作奠定好的合作基础。尤其是孟加拉国、缅甸政党在政治选举时对民意顾虑很多,凡是中国和缅甸的经济合作项目,如果民意有一些反对声音,政党就非常顾虑。虽然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我觉得云南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大家现在都建议夯实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平时我们做得更多的是中缅之间和中孟之间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但是从长期合作与展望来讲还是希望四方能够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框架内加强合作与交流。比如说在不同的国家设立一个不同的教育培训分中心,这样的话,这种双边教育培训就能够直接满足教育产业合作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推进走廊多边合作合作是采取一个平台还是采取一个分中心或者不同国家分设平台的形式,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去探讨和思考。
问题:当前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务实建设时,我们可以从哪些领域来落实合作?
王蕴:根据我们这么多年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跟踪研究,我们到云南与地方社科专家做了一些交流。我觉得职业培训和教育培训是当前我们能够务实合作的领域,也是合作见效最快的领域。随着中缅之间工业园区和中缅边境跨境产业园区建设的开展,对技术工人需求量很大,我们可以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直接将缅甸民众的职业培训或教育培训转化成产业模式,促进缅甸民众的就业,使他们感受到通过教育培训产业的合作,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我们从其它渠道还了解到,日本实际上在缅甸的教育培训做了很长时间。日本大概从去年开始,委托缅甸当地一些机构在缅甸招募一些年轻人,把他们送到日本的一些工厂见习,他们通过在工厂边干活边进行技能培训,陪训结束后再回到缅甸的日资企业工作。云南也可以做这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合作的规模上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现在地方层面上的合作比较多,但是从长期合作来说,国家层面的合作效益会比较大。
问题:针对印度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和犹豫的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去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王蕴: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来应对印度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表现出的顾虑和矛盾心理。一方面要加强与其它国家的双边合作,促使印度看到开展双边合作之后所带来的益处。对于印度来说,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想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另外一方面又怕失去它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如果中孟和中缅双边合作开展得比较好,对印度就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和吸引力。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双方智库机构和学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智库层面的交流,消除印度的误解。其实,我们也看到印度不少的智库机构对中印经济合作的利益和潜力是持肯定的态度的,希望通过智库机构之间的交流对印度的决策层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在开展下一步合作时要注意,我们在推进多边合作的时候需要去权衡和考虑一下印度的顾虑,比如说我们可能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对印度利益上的诉求给予一定的照顾,来获得它对多边合作的支持,以这样的方式去适当地做一些交换,慢慢地向前推进。虽然当前确实存在困难,但是也要慢慢推进,继续等待印度的反馈。只要大家对合作是认可的,还有共识,那么就有继续向前推进的必要性,慢慢达成合作共识。随着合作氛围的不断加强,肯定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就工作层面来说,我们也在不断加强和印度的沟通与交流,尽量将合作往前推进。比如明年上半年我们要在缅甸开第四次工作组会议,在第四次工作组会议上,我们会力促将合作转变到政府间磋商阶段,不断推进和落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王蕴简介
王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第五届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主要从事发展战略、消费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数十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在经济类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参编著作11部。先后获得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要著作有:《消费升级问题研究》、《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等。
(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宣传组 代丽、孙喜勤整理 审核:王国平)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代丽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