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副研究员学术专著《水善利与人相和:哈尼梯田灌溉社会中的族群与秩序》出版
时间:2022/7/1 10:50:44|点击数:
【图书信息】
作者:罗 丹
出版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6
ISBN:987-7-5201-9966-7
【内容提要】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当地世居的哈尼族、彝族、傣族等7个民族千百年来基于联合劳动,摆脱生态束缚并维系再生产的集体智慧产物。梯田稻作生计能够不断排除各项社会干扰并确保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及民族和谐的并置,这既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得益于集中、均衡、可持续的精细灌溉垦殖机制。其立体农业垦殖模式及水资源管理体系是顺应人与自然能量守恒客观定律的地方实践性知识生产,也在跨境江河水系源头水土保持、局部气候生态系统调节等方面贡献了区域性生态担当,对人类社会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意义。
哈尼梯田灌溉社会中多民族、跨村寨的地缘联盟因灌溉诉求而结成,不同的民族、村落共同体结成了扩大范围的“区域共同体”灌溉联盟,并建构有序、稳定的灌溉组织原则且促成了地域和谐,这是哈尼梯田灌溉社会中的多民族能够较好地解决公共资源与族群关系问题的重要基点。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共生,历史绵延、客观存续的生产生活空间,也是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知识体系、传统地方性实践技能集中产出的富矿区。源自中国西南而超越西南经验的“山-坝”族群互动及“三交”实践,为学界贡献了多元生动的民族志深描个案和理论拓殖空间。因此,尊重诸如哈尼梯田的稻作灌溉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原则、技术结构等的当地民族的地方性知识与传统社会自组织功能,使这些能动的原生经验知识系统发挥持续的社会功能,让多民族国家中的各民族在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红利福祉的同时,也给“共同体”视阈中的每一个民族提供了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义务和担当责任的机会,更是重新理解国家与地方、“中华民族”这个“一体”和各少数民族这些“多元”、大传统与小传统、地方社群中行动者的近端秩序和整体社会远端秩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种新视野。
【作者简介】
罗丹,女,哈尼族,云南普洱人。云南大学“一流学科”民族学专业博士,生态人类学在站科研博士后。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当前聚焦生态人类学与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研究,长期从事民族问题、西南族群关系、滇南红河哈尼梯田地方性知识与生态保护、哈尼文化及发展相关研究。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文化遗产》等AMI、CSSCI综合评价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获《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发表其它各类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结项)省部级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重大项目2项、其他基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参著著作3部。学术论文《相际经营与结社之道: 滇南梯田农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获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2021);博士毕业论文获评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022)。
来源/作者:民族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