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时间:2014/11/12 13:13:33|点击数:
劳动正义: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失的价值支撑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本体。劳动正义作为对人类劳动活动及其交往关系的哲学正义追问,内在地蕴含着对劳动尊严、劳动效率、劳动和谐以及劳动自由的价值诉求。中国梦根植于劳动,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劳动正义因此构成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失的价值之维。实现中国梦,需要劳动正义的价值支撑,为此需要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和践行劳动正义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原则。
论国家治理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林怀艺 南京大学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任务。国家治理是对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及西方治理的扬弃,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内生性产物,同时与西方协商民主又有相通之处。国家治理对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对国家治理又具有政治上和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演变轨迹与形成机理
——以当代中国为视角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从制度分析方法论考察,当代中国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初步形成、1957年至1978年间的全面形成、1978年至1998年间的逐步减弱、1998年之后的显性衰减、隐性加剧四个阶段。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政策主导者有效运用政治标签、代际承继、政治审查、国家再分配等一系列机制的过程和结果。揭示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的演变轨迹与运行机理,探讨治理之对策,对于优化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极为重要。
我国党政干部晋升的五种模式
余绪鹏 华东交通大学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党政干部体制改革的目标。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必须了解党政干部体制现状,特别是党政干部选拔或者晋升问题。我国党政干部晋升有五大模式:政绩模式、关系模式、学历模式、路径依赖模式和个人特征模式。政绩模式是古今中外基本的官员晋升模式,在现阶段的中国,政绩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系模式没有合法性根据,但却是普遍存在并发挥很大影响的潜在晋升模式。学历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党政干部晋升强调教育文凭的重要性。干部晋升遵循着路径依赖规律,机构和职位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干部晋升。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也影响着部分党政干部的仕途发展。
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
朱勇 云南大学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个根本性质决定了其宗旨就是为民,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执政党的政党力量和政党功能,有效运用权力进行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执政党,如何处理好权力异化与权力监督和制约这个重大命题,既是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表现,也是增强新形势下执政合法性的需要,更是体现为民本色的必然要求。因此,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最高价值原则。
近三十年来的汉代经学研究述评
林晓希 中山大学
摘要:20世纪80年代至今,汉代经学的研究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文化热和意识形态色彩下,大专题研究阶段;第二,国学热背景下,新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的构建阶段;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审视下的现代化转型阶段。当前汉代经学研究的薄弱之处主要在于:经学史方法论研究的不足和现代学科体系下“以史代经”的单一发展方向。
论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辩证法的复兴
葛宇宁 河南理工大学
摘要:传统西方哲学思维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思维,它以追求最高的终极存在为己任。在这种思维范式下,它必将把人无限抽象化,寻找人的最高的、不变的终极本质,把人视为一种现成性存在者,一种“物”。如此一来,人的丰富内涵、人的多重规定性都被忽视了,人成了一种抽象物。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正是为了拯救人,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这就是生存论的范式,它从人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出发,把生存实践视为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认为人在生存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规定性,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过去,成就新的自我。支撑这种哲学转向的逻辑是辩证法,因此辩证法也在这种哲学转向中得到了复兴。
深生态学与人类中心主义
李胜辉 山东大学
摘要:深生态学的核心思想“自我实现”强调要把非人类存在物纳入到人类个体的“自我”中去形成一个生态的大写的“自我”,把非人类存在物视为个体“自我”的一部分。深生态学试图通过“自我实现”的观点拒斥人类中心主义。然而,生态的大写的“自我”在逻辑上取消了人类和非人类之间在生态系统中的对等关系,最终把非人类存在物转变为人类的附属物。深生态学并未逃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它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生态学思想的误用。
近十几年来国内知识分子公共性问题研究述评
李宁 刘婷 河海大学
摘要:谈到知识分子在当今的地位与作用时,多数学者都用到了“边缘化”和“边缘人”等词语,并由此认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在逐渐消失。应该认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其公共性并没有丧失,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的接触也并没有使知识分子变质。
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伦理困境的哲学审思
陈雯 东南大学
摘要:当代工程是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智慧的结晶”。然而,当代工程出现了诸多的伦理问题,其中的许多伦理问题与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有着紧密的关联。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危机、人与人伦理关系的异化、社会伦理问题、人与自身伦理关系的紧张和疏离。该伦理困境的实质可以归纳为:利益与道德的冲突、组织的责任难题、伦理—道德悖论。
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研究
马京 云南大学
摘要: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研究是为了使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为更好的评估、诊断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水平,确保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目标。指标体系建构分指标依据、指标概念化、指标操作化选择和测量标准等,目标是建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博弈行为研究
王锋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相互博弈。受中央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限定,地方政府会根据预期的中央政府处罚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在熵最大化状态下,理性的地方政府会首先考虑利润回报率高的产业;若缺乏中央政府引导和协调,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均衡结果很可能是零和博弈。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央政府需要关注政策、资源、信息、公共产品四个方面的改善,协调各产业发展速度实现整体经济平稳增长。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企业主权益受损风险及其防控
刘晓煜 四川大学
摘要: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由于机制不健全、激励不足、监督约束不力等原因,导致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缺乏信任,企业主权益存在受损的风险。因此,只有不断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进企业主与经营者的互信,提高经营者素质,并构建起科学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才能在两权分离中有效化解企业主的权益风险。
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思考
熊斌勇 江西财经大学
摘要: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企业既未树立以知识产权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意识,也未依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制定明晰的知识产权战略,自主或单位所有的发明专利明显偏少,既有的企业组织和制度也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供给视角下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年金缴费能力分析
翟永会 河南师范大学
摘要:鉴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和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从供给视角分别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其职工个人的企业年金缴费负担能力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在现有的社保缴费压力下已经不堪重负,而外资、股份制企业具有较强的缴费能力,部分国有企业可以优先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各类企业中的职工个人则具有较大的缴费潜力。国家应利用税惠等政策推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并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以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农业价值链融资: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从交易成本的视角
张庆亮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农业价值链融资在国内外的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分析农业价值链融资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机理,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探讨农业价值链融资的交易成本构成以及影响交易成本高低的因素,证明农业价值链融资是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它突破了既有解决农业融资难的传统做法,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责任下沉:提高省级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基于云南80个贫困县的粮食生产趋势分析
郑宝华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摘要: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以来,贫困地区粮食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非贫困地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生产能力及粮食安全水平持续下降,这一态势对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及区域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应通过强化县域粮食安全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搭便车”,来实现粮食安全外部性的内在化。
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高波 王善平 湖南大学
摘要:我国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未能坚持以提高贫困户反贫能力的导向,在绩效上只关注贫困户的当期经济增长,没有考虑经济增长质量,没有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财政扶贫资金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影响,导致我国财政资金的扶贫效果边际效应减弱。所以,应从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性、使用效果的有效性来构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以科学地考核财政扶贫的综合绩效和引导财政扶贫资金的抗贫能力投向,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绩效。
村镇银行保护农民金融发展权研究
——从普惠金融的视角
刘姣华 李长健 华中农业大学
摘要:普惠金融是金融资源论和金融公平论的现实要求,普惠金融的目标是维护农民金融发展权,金融排斥是普惠金融理论提出的现实原因,而村镇银行的建立和运作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村镇银行要按照普惠金融理念的要求,发挥缓解金融排斥、保护农民金融发展权的作用,明确其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昆明市金融要素市场发展研究
杨洋 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昆明金融要素市场有了一定发展,但与“一心两区”建设的要求以及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还不适应,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其发展。应坚持创新与稳定并举,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特色化发展道路,以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突破口,突出做大总量、做多主体、做新业态、做活要素、做大体系,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层次完整和特色鲜明的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亚洲的金融要素市场。
欧洲一体化中民族国家的外在边界
张金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在欧洲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中消解,它们依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特性,由此显现出一种强大的区分性的外在边界。民族国家的主权边界标识着它们各自核心利益的基本范畴,既保守又开放,权利意识明显。指向于民族国家层面的认同导向,包含了多个层面的认同,作为一种基本的认同边界,是民族国家国民情感归属的基础,也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来源之一。认识民族国家的外在边界,对于理解世界格局中新体系、新秩序的建构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云南创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践与探索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院
摘要:在国外民族冲突热点频现、国内民族问题增多趋强的形势下,云南创造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国家赋予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任。但目前示范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因此,应该提高全国各民族干部群众对示范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层面的示范区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紧密结合云南省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
借的“礼”与“理”:广西防城港市大板瑶人婚嫁中的借猪习俗
王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盛大的婚嫁庆典,是广西防城港市峒中镇细坑村大板瑶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重要平台。为了缓解庞大的婚嫁消费开支与低水平的经济收入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少当地人往往通过借的方式来筹措婚嫁庆典所需的各种物资,借猪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食物筹措方式。在传统的大板瑶社会当中,当地人家养猪的首要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婚宴之需,而不是出于对物质财富的追逐。猪于是成为一种被长期饲养的、看起来别无他用的礼物。在大板瑶社会中作为一种礼物经济的借猪习俗,或可以看成是传统意义上的互惠行为,但这种互惠行为同时潜藏着当地人对生产成本、交易费用等方面的现实考量。而从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上讲,大板瑶人的借猪习俗,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实践理性与文化理性的生存体验。
1949年以来云南彝族阿细和撒尼文化的发展及原因
——从山翩和阿诗玛的不同命运谈起
陈昱岿 北京大学
摘要:山翩是彝族阿细的姑娘,阿诗玛是彝族撒尼支系的姑娘,这两个女孩在当地都有广为流传、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然而,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两个女孩背后的阿细文化和撒尼文化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这其中,政治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刻板印象带来的民族歧视和偏见、地方领导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意识以及不够重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阿细文化滞后于撒尼文化的现实、原因和历史教训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差异、局限与传统视域的反思
——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气候、环境的改变及村民的认知与应对
曹津永 宫珏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目前,气候变化是生态人类学界非常热门的研究话题,而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应对,则又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云南省德钦县明永藏族村,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变化,村民有着一整套传统框架内的认知和解释系统,然而却没有很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及其带来的冲击。面对由发展旅游而带来的现代文化对社区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的适应体系或许需要重新构建。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求文化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智慧和途径,是人类学尤其是生态人类学中早已有之的思路和模式。这样的模式有着基于学科理路的思维惯性的优势,应当引起学者的思考和反思。
我国行政审批改革的组织悖论及其法律规制
叶正国 武汉大学
摘要: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而行政审批改革作为规制与治理工具,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的重点是行政权的配置,通过行政审批权的分解、整合和下沉,逐渐迈向合作治理行政体制。然而,行政审批改革致力于建构新的权责分配体系和培育新的治理机制根除“条块分割”体制的制度障碍,但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组织基础恰恰是“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二者之间存在着张力,致使行政审批改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行政组织结构优化是因应之道,且需要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引领和保障行政组织结构优化,提高行政审批的效能。
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法律制度构建
刘茜 黄锡生 重庆大学
摘要: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是指生态利益在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分享。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法律制度是实现生态利益代际公平分享的重要法制保障。建构生态利益代际衡平法律制度需建立后代代理制度,以弥补后代主体缺位的不足;建立生态利益代际规划制度,对生态利益代际衡平做出预先安排和设计;建立生态利益代际转移制度,保证后代享受更多的生态利益。
论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赔偿机制的协调
于定明 云南财经大学
摘要:在发生大规模侵权时,侵权人往往赔偿能力不足,需要多元化的赔偿方式解决。多元赔偿包括共同债务人赔偿和社会化赔偿。基于降低社会成本的考量,大规模侵权损害多元赔偿机制的模式应当以共同债务人赔偿为主、社会化赔偿为辅。多元赔偿重在弥补被侵权人的损失,应当坚持“有多少损害,赔偿多少损失”的基本原则。为了避免被侵权人获得多重赔偿,应当在多元赔偿方式内部确立合理的赔偿顺序。
涉外委托代理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6条
李璐玲 首都经贸大学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关委托代理法律适用的规定不尽合理。其中就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内部关系而言,“代理关系发生地”作为连结点不符合最密切联系原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法律适用落空。就被代理人和第三人的外部关系而言,“代理行为地”含义的不确定性、发生的偶然性、当事人的不可预见性都使得其不宜作为主要连结点。未来的法律修改中可以借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代理法律适用公约》的做法完善我国的相关规则。
原始佛教地理思想及思维模式探析
王雅克 中国科学院
摘要:原始佛教是佛教发展的最初阶段,该阶段的教理、戒律等内容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阿含经》为主的总计三十余篇经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的地理思想。这些经文涉及佛家有关世界构成、演化的思想。总体而言,佛家地理思想的特征在于其宗教性,这不同于中国古代地理思想的政治性。究其原因,思维模式是关键因素。随着佛教的东传,佛家地理思想中的一些概念,如“世界”、“三界”等概念逐渐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而具有了普世意义。
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
——以山东平邑县地方镇回族“过年”为例
李华 山东大学
摘 要:基于调查点30年生活,结合2007~2013年8次田野调查,采用“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对毗邻儒家圣地的平邑县地方镇回族“过年”深描和解读,可以看到当地的习俗呈现出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深度融合的特点:第一,保持鲜明的回族共性特点,即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中国伊斯兰文化特征;第二,凸显回族文化的自觉特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在“非常”的年节活动和民众日常生活中。回族文化启迪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区域性特征重新思考与再认识。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时间成本问题研究
——基于后发劣势理论的视角
代志明 郑州轻工业学院
摘要: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时间成本进行估算和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时间成本较高问题比较突出,其可能引起改革“审美疲劳”等负效应,而缺乏根本性的治理机制变革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通过重构改革的动力机制,对医生给予补偿等方式来破解公立医院改革的时间成本过高问题。
从差序到单元:安置社区的管理再置研究
——基于NJ市D社区的个案研究
仇凤仙 河海大学
摘要: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成员获取公共资源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前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安置社区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社区形态,有其独特的治理过程。在社区居民由差序格局直接过渡到单元格局的社区生活中,实现安置社区良治是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场域基础。在管理方式上重塑社区权威系统和消弭城乡文明的二元对立是当前安置社区管理再置的关键任务,营造一个可以在陌生人的世界中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共同体和在价值开放的多元环境中构建社会高度认同的意义共同体的社区是当前安置社区管理再置的重要方向。
说清华简《程窹》“攻于商神”
李凯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清华简《程窹》中“攻于商神”一语,体现了上古时期的厌胜巫术。周人以“天”为后盾,对商族以祖先神为主的神灵系统进行诅咒。“攻于商神”发生在文王受命前,意味着周人有独立于商的宗教观念与巫祝系统。殷周之间的宗教关系体现了政治关系,周人一方面服从殷人,一方面在周邦内部推行一套与殷人并行甚至对立的制度。文献中周对殷的双重政治态度与之合拍。
宋代市舶香药的抽解与博买
夏时华 上饶师范学院
摘要:抽解和博买是宋代市舶司主要职责之一,也是政府对香药禁榷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宋代不同时期市舶香药抽解博买比例变化起伏较大,反映了政府与海商双方在香药贸易利益问题上的博弈,然而正是这一博弈促使市舶香药抽解博买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趋于合理,从而有利于当时海外香药贸易持续繁盛。为照应社会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宋代市舶司在抽解博买时往往同时兼收细色、粗色香药。在财政困窘的背景下,宋代政府一方面多方筹措市舶香药博买本钱,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对市舶香药抽解博买这一环节的有效管理,以确保其能正常进行并增加政府的收入。
论“十七年”散文的空间叙事
颜水生 北京大学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不仅意味着一种鲜明的时间感觉,也蕴含着鲜明的空间体验。“十七年”散文以空间叙事的形式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空间体验,这种空间叙事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尤其是以乡村、城市、异域等为代表的空间叙事表征了社会主义现代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现代性是“十七年”散文空间叙事的总体性内涵。“十七年”散文对家庭空间、居住空间以及日常生活空间的关注有些不足,表现了“十七年”作家对个体生存的关注不够,甚至还表现了现代性反思意识的不足。“十七年”散文的空间叙事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的散文创作。
论宋代家训诗中的“情”与“理”
刘欣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摘要:家训诗在宋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宋代理学的影响。首先,家训诗的内容已完全纳入理学的社会化道德标准之中,其思维与表达方式也深深地打上了理学说教烙印。其次,家训诗中充满自然亲情的感发之情,也符合“性情之正”之意。正是情与理的结合使得宋代家训诗超越一家一族的层面而走向社会。
来源/作者:期刊部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