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时间:2017/7/27 9:21:35|点击数:
民主抑或公平:政治研究的人本价值选择
刘俊祥 武汉大学
摘要:政治研究需要坚守价值取向,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或者“价值祛除”,而且,政治的人本价值是政治研究价值取向的最高表现,政治对人的多重利益性决定了政治价值的多样性,因此,从人的政治主体性结构可以演绎出政治的人本价值系谱。政治研究不仅要坚持“民主政治学”以追求“权力民主化”,更要注重“公平政治学”以追求“利益公平化”,公平则是比民主更高位的人本政治价值。在中国政治学界,要探求政治(学)的公平价值,就需要从“政治平等”研究转化为“政治公平”研究,既要探讨政治结构的公平体系,也要研究社会公平的政治促进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在当今的中国,更需要进一步探讨共产党领导和政府主导的多元合作治理,探寻以国家公平治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和制度机制。
从文化自觉到学术自觉
——中国政治学建构的普遍主义进路
张国清 马 丽 浙江大学
摘要:普遍主义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性,政治学研究者不能因为所处文化差异或政治立场差异而推崇例外论或特殊论,把普遍主义搁置一旁。文化自觉是一个意识形态命题,学术自觉则是一个科学命题,后者是中国政治学努力的目标。中国政治学要突破简单服务于政府和政党或国家意志的理论惯性,从文化自觉走向学术自觉,沿着普遍主义进路,建立中国政治学的学术自信,确立中国政治学的学术尊严和地位。
田野政治学:村治研究与中国政治学的重建
——以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为重点表述对象
任 路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当前,村治研究遇冷不能看作是村治研究的失败,只是村治研究从热议回归到正常的学术轨道,为此,需要对这段公共学术运动进行回顾和展望。村治研究是20世纪以来有关农村研究的第二次学术高潮,促成了乡村政治与政治学的相遇,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学术自觉,并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其中,推动研究主题的深化,不仅拓展了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而且在关键时期推动了整个政治学向前发展。同时,村治研究也面临着学科化与问题导向、个案村庄与整体社会、本土化与接轨思维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能否建立田野政治学赖于对上述挑战的因应。
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从视觉文化到触觉文化
李 波 中国人民大学
李 伦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视觉文化的渗透力和操控力日益膨胀,不断遮蔽生活世界和人的主体性,不断抑制人性内在酝酿的可能性力量,不断桎梏人性内在孕育的超越性自由;而遗忘了在场参与非主题化的、直观的和可触觉的生活世界。鉴于此,便该倡导这样一种对待信息的伦理态度:审思和超越视觉文化,聚焦触觉文化,即人的身心应当以连续在场的方式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视觉文化中的技术信息应始终作为丰富人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手段;触觉文化中的传统信息和与其相关的“经验技能”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得到发展,它们与生活世界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应得到保护,符号与事物应保持平衡。
沉浸道德:虚拟现实的伦理可能
林建武 南开大学
摘要:对于虚拟现实的本体论意义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争论,但虚拟现实的伦理可能问题,虚拟现实中的伦理主体问题,虚拟现实与现实的关系导致的现实伦理道德规范在虚拟现实中的可行性问题,伴随着虚拟现实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得到澄清。正是虚拟现实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和融合,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赋予虚拟现实中的人替一种伦理主体的地位,通过主体沉浸的方式践行某些伦理的规范,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虚拟现实的伦理学,或者说一种“造世伦理学”。
网络伦理困境中的主体性重建
宋春艳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延展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身体和外在认知设备共同构成的认知整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延展认知技术与人类身体相互影响,人类在线生存与在世生存无缝嵌入。看上去这似乎为人类带来了便捷,提升了幸福,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人-机-互联网”这样的延展认知系统已经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本性,尤其是主体性。这导致了诸如盲从网络信息使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混淆虚拟与现实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成瘾以至于失去对现实生活交往的兴趣等主体性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自我主体意识不强导致人在人机交流中被物化;自我社会定位不准导致认同危机和盲从;自我虚拟身份叠加而约束缺失导致责任感淡漠;自我效能感不高影响到对社会的非适应性认知等。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在人机交流中重建人的主体性。
信息理论视域下身份认同的再审视
文贤庆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身份认同的问题,它因为网络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虚拟空间和延时效应而呈现出一种扭曲和虚假,这在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哲学有关个人身份认同是自主意识在社会生活计划中实现的个人人格的看法。然而,从万物源自比特的信息理论来看,个人身份认同无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信息智慧体如何在一个人机交互的信息界面共享万物互联的智慧环境创造生活、呈现其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虚拟现实与道德想象力的价值空间互成论
谭 舒 李飞翔 东南大学
摘要:虚拟现实与道德想象力表现出发展与研究上的互济共生关系。从相似点而言,两者都超越现实时空而衍化出可无限扩展的多维时空,都最大限度地调用并扩展人之感官体验,营建出一个独立发展衍化的价值生命空间,都可能促发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对现实人格塑造产生影响。从双生性而言则表现为,一方面,虚拟现实为道德想象力之培育提供可现实化的基础,另一方面,道德想象力为虚拟现实之内容创新注入精魂,提供其道德意涵和伦理合法性,促进其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同步发展。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虚拟现实基于道德想象力为人们内在精神生命之宁静、人与人间达成共情式理解、社会有序良性发展创造现实可能。
权变式汇率制度选择与目标均衡汇率确定
李济广 江苏理工学院
摘要:诸多汇率制度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与可用性,但也都有各自的缺点和长期中的不可持续性,因而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何时利用某一汇率制度的长处,何时回避某一汇率制度的弊端,应取决于当时的汇率环境,普遍执着于某一种汇率制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必须树立权变思想,在不同的经济形势或汇率环境下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原则是短期稳定,中期调整,波动调节,危机管控。中国应不承诺一直执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或汇率市场化,同时要科学确定目标均衡汇率,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权衡与转换。
税制改革后税收征管体制的适应性优化研究——以江苏地税为例
吕 伟 余 静 郑博文 南京大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营改增”等一系列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实施,中国的税收结构、征管体制进一步优化。但税制改革也给税收征管方式和体制带来了一些影响,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为主要对象的税收风险管理面临重大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需要,应调整风险管理的思路,采取完善风险管理的措施,其中包括夯实风险管理基础,规范税收征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与手段,明确征管职责,充实风险监控人力资源,优化风险管理环境。
超市蔬菜流通价值链主导权研究
公雪梅 杨蕙馨 山东大学
摘要:超市蔬菜销售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生鲜超市经营惨淡甚至倒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主导权来正确引导价值链的发展与升级。为了获取和维护价值链主导权,生鲜超市应与供应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减少“寄生”现象,避免“捕食”行为;与实力相当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立足整个市场而非细分市场进行价值链创新;树立品牌效应;增强相互依赖,维护主导权。
跨境电商平台在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中的作用
陈祖武 杨江帆 福建农林大学
摘要:农产品出口不仅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关乎中国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自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相对减弱,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究其原因,除出口市场的市场性、技术性和绿色低碳等贸易壁垒增多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物流配送落后及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出口成本高昂是根本原因。有鉴于此,应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成本高昂的现状,认清跨境电商平台在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中的作用及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应用跨境电商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以跨境电商平台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的路径。
以农业地标品牌建设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郑宝华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晏 铃 中共云南省委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还是提升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而建设农业地标品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因此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需要。云南农业地标品牌建设不仅总体水平很低,而且州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差异更大。为此,需要进一步统一和提高认识,包括对品牌、农业地标品牌以及云南农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需要在广泛开展农业地标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农业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管理、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开发保护、着力推进农业品牌化经营等方面加大力度。要有效推进以上工作,需要改变扶持政策的着力点,优化扶持政策方式,加大政府公共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
非营利组织财务公平机制的构建
李 霞 安徽财经大学
干胜道 四川大学
摘要:目前非营利组织正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财务问题。应结合非营利组织及其财务管理的特点,构建包含客观公平与主观公平在内的、能够充分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合理诉求的财务公平机制,以便为非营利组织各种财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进而促进非营利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早期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国家的建立
古小松 广西社会科学院
摘要:公元前3世纪秦朝拓展到岭南之前,包括红河三角洲在内的中南半岛地区尚处于原始部落社会。秦朝统一中原后,跨过五岭,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版图。中原地区由长江水系的湘江南下,经珠江水系的漓江、西江、北流江,跨越桂门关分水坳,从南流江顺流而下达至北部湾地区。北部湾沿岸的合浦、徐闻、日南成为中国最南和最早由海上经中南半岛通往西域的起点,并形成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南半岛扶南、占婆等东南亚最早建立的国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贸易与文化而兴建起来。而红河三角洲的安南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宋朝初年从中国独立出来,建立了自主封建国家。
海南《更路簿》的海洋文化内涵和海洋文化风格
许桂灵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司徒尚纪 中山大学
摘要:《更路簿》是近年发现的海南渔民世代在南海进行捕鱼等活动时使用的航海工具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意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涌现了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钩沉其中所蕴含的地名、航海技术、渔场分布、海神崇拜和商业贸易等文化内涵,诠释其外向开放、冒险开拓、灵活变通、重商、务实和平民性等文化风格,由此构成《更路簿》这一综合性的完整的海洋文化体系,应予以充分开发利用,为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服务。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分期及其文化特征
阎根齐 海南大学
摘要:《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域生产作业的指南。它形成于明代,曾经历口传更路径过程。清代嘉庆至光绪以前是流传时期,清末至民国是它的盛传时期。每个阶段的《更路簿》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总体来说,越到后期,《更路簿》记载的信息越详细,为渔民所共有。其见证了中国人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海的历史,证明了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天下同治与底层认可:清代流民的收容与管理
——兼论云南栖流所的设置及特点
周 琼 云南大学
摘要:栖流所是清代官方举办,用以安抚流民的救济机构,属非主流及辅助性的官赈措施,是一项较成功地管理及控制流民并稳定社会的措施,在清帝国统一控制的疆域内广泛存在。云南在清代也建立了栖流所并实施了官方的系列制度,在一个侧面体现了统治者“天下同治”的理想。栖流所的建立,不仅在边疆治理及社会控制中发挥了稳定民心、稳固地方统治、安抚民众及巩固边防的积极作用,也再次表明底层民众的支持接纳对王朝及其统治命运的转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需看到,栖流所沿用清代官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贪腐现象,进入栖流所的流民数量有限,很难达到完全救济穷黎的目的,故清代官方基层救济的社会效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是有限的。
河谷平原开发与水环境变迁——以诸暨地区为中心
耿 金 复旦大学
摘要:宋明以后,浦阳江中游诸暨河谷区的湖田开发速度加快,时人通过沿江筑堤御江水、湖区内筑埂分离湖水等措施,改造湖区水环境,使一些原本用于蓄水调洪的湖泊逐步垦辟为湖田。湖田挤占湖泊,加之明代中叶浦阳江下游河流改道,钱塘江潮水顶托江水,使得中游诸暨地区水患不断加重。清代以后由于山区开发,浦阳江河床逐渐淤高,水患灾害更趋严重。湖田开发过程中,聚落、农田向湖区推进,血吸虫等水生疾病也随之而生。20世纪50年代改造湖区受淹低产田,修排水渠改善水土环境,将湖田开发向纵深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PPP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实证研究
——以C市为例
李金龙 丁 欣 湖南大学
摘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推行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有效制度安排。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结合安徽省C市将PPP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实践,可以发现C市在改革实践中所表现出的项目特点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可明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诸如公共参与程度低下、PPP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均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PPP管理机构、构建有效的动态激励机制、健全PPP项目的监督机制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建议,以期为PPP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中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内卷化困境及其发生逻辑
梁官宵 南开大学
摘要:随着家庭关系类型从纵向垂直型向横向扁平型转变,家庭联结和交往从以父代家庭为轴心向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共同参与转化,家庭成员的个体化、自由化增强,家庭统一话语体系和共识机制日益瓦解。通过经验事实发现,处于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具有内卷化特征和趋向,其表现为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交往过程的问题化,家庭冲突以温和非破裂的方式生长、累积后再生产并成为当事人之间互动的主要形式,家庭关系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和冲突常态化的内困式局面。外在调解机制与内在互动机制的双重失效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冲突,家庭关系横向扁平化发展及家庭成员间共享价值系统的崩塌导致家庭成员互动分歧与冲突时有发生。农村家庭关系内卷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基础地位的、经受殖民地化的日常生活日益碎片化并充满内在张力,而处于边陲区位的农村和经受社会系统压缩的家庭饱受双重时空压迫是家庭关系内卷化的结构基础。破解农村家庭关系内卷化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日常生活的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实现社会系统下渗与日常生活承载的有机统一。
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新三板市场的法律制度供给与选择
杨辉旭 暨南大学
摘要: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是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的生态基础。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投资者、融资方、监管方、市场交易制度、市场功能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理解。新三板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层,是以上各个方面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补充。针对目前新三板市场依靠制度红利输血、流动性匮乏、融资能力不强等问题,新三板的制度设计,应从政策主导向诱导型制度变迁转变,选择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给加强市场微观结构建设,使新三板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共犯制度:域外考探与本土构造
陈伟强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在大陆法系存在区分制和单一制两种共犯制度。区分制在认定共同犯罪刑事责任时,存在正犯和共犯难以界分、正犯内涵不断扩充的理论难题和刑事责任认定过程缺乏层次性及原因和结果并列、前提和结论并存的逻辑困境。单一制在认定共同犯罪刑事责任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理论不足和实践局限。本土现有共犯制度不能完全满足认定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司法需求,应当构建双层结构的共犯制度。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特质
贺根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摘要: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历程是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承担着总结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双重使命,聚讼千年的唐、宋之争论,相互推演,构成彼此夹杂的诗学传统铸造运动。近世诗学在复古主义泛滥之际不乏有创变的种种诉求,在浮世之中感悟人生,谋求思想上的解脱,借以理趣和尚理追求,树立了中国诗学的哲理传统。鼎革之际的社会乱象和游移不居的文人定位深刻影响着诗学的书写风貌,易代之际的诗学凸显了民族文化自新的内在活动。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不仅延续独具民族文化意蕴的千年诗脉,也打造了饱含近世内涵的诗学品格。
空间叙事:空间与叙事的历史逻辑关系
刘保庆 河南工业大学
摘要:空间叙事学成为显学的同时,暴露出概念不清、用法不明等问题。“空间成为问题”指涉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群体对空间的感知出现了裂变,原有空间感知图式由于无法应对社会历史文化困境而发生转变,空间新感知图式由此产生。“天崩地解”式的空间感崩溃揭示了两种空间感知形式:“常识型空间”和“自觉型空间”。与西方空间叙事打破时间线性叙事的背景不同,空间叙事在中国语境中是和时间叙事同时出现的,是现代性的产物。“均质化”现代时空感使得时空叙事“实验”得以可能。空间叙事研究应该将广义和狭义两种路径兼收并包,同时对不同研究路径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知,以免混淆。
在历史镜鉴中追寻治理之道——《群书治要》及其现代价值
谢青松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摘要:《群书治要》是成书于唐代贞观年间的一部匡政巨著。编纂者以“务乎政术,存乎劝诫”为宗旨,从14000多部、89000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计65部约50余万言。《群书治要》作为唐代之前中国历代典籍的选萃本,不仅汇集和保存了中国文化诸多重要典籍之精要,具有独特的文献学价值,而且包含着中国古人立德修身、读书治学、识人用人、官德建设、治国理政的丰富智慧,迄今仍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鉴价值。
来源/作者:期刊部/陈慧妮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