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三期目录及摘要
时间:2012/6/26 15:39:26|点击数:
核心家庭与人群结合
——云南怒江娃底村傈僳人亲属称谓研究
卢成仁1, 刘永青2
(1. 浙江财经学院 法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云南大学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在娃底傈僳人的亲属称谓中,对核心家庭以内的称谓有所区分,核心家庭以外则以一个称谓来指代一个类别的亲属。这一亲属称谓体系本身就是一个认知的基模,使人们并不会去细致地区分亲属群体的类别和性质,从而让娃底傈僳人丰富多样的人群结合在认知基础上成为可能。
礼物之灵与德昂族仪式活动中的茶叶与草烟
李全敏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德昂族在仪式活动中频繁地使用茶叶和草烟的组合,这种组合含义很深,凝结着德昂族的礼物之灵。茶叶是德昂族自产的,草烟是外购的,德昂族用自产的茶叶向他族换取草烟以备生活之需,恰好印证出不同群体之间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互通有无赖以生存的事实,揭示了一个亲属社会与周围其他群体和谐共处互通有无的生存逻辑。
论凉山彝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及其流变与法治化归引
巫洪才
(西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13)
摘要:凉山彝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彝区后发、被动的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以其形式上的灵活性在自我调适中更紧密地契合于社会中,也在整个社会价值紊乱、缺失的转型期有恶性流变的趋势,对统一法治建设构成挑战。因此,克服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消极作用,在国家统一法治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法治化归引路径,建立起适合彝区的有效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凉山彝区社会秩序的稳固及国家统一法治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论少数民族乡村传统社会资本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G村为例
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 云南 昆明 650111)
摘要: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少数民族基层政治参与总体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又受到少数民族乡村中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G村的例子表明,客观理性地认识和对待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村社的传统社会资本,对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村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景观变化与少数民族地方制度建设
——以云南西双版纳州纳版河地区为例
梁 川1, 杨福泉1, 王建青2, 方金敏3
(1.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云南 昆明 650034;
2. 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 景洪 666100;
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23 )
摘要:西双版纳地区农业景观在单一追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心态的驱动下,橡胶等经济作物在保护区周边规模化单一种植扩张,使森林面积减少,传统的多样化农耕系统式微。农业景观的变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以当地少数民族为主导的地方制度面临挑战,当地社区对外部和市场的依赖增加,社会脆弱性加深,因此亟待加强当地少数民族主导的社区和制度建设。
张载“本体象”刍议
——“象世界观”视野下的儒学本体
陈 浩
(南京大学 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象”作为一种根本的“观”法或“显”法是张载观照或呈现整个世界的根本方式,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象世界观”。“象世界观”的格局是天地人无所不包的,而张载儒学的本体指的是世界的原象,而世界的原象实际上就是气本原的生象,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即天之德象,其中太虚象与太和象都是本体蕴生象,道象、神象和易象则都是本体生成象,德象之在人便是合象,由人与天合之合象而得圣人气象。
论个体与世界“和解”的模式及动力
张守奎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 200433)
摘要:传统理论哲学在个体与世界“和解”问题上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即“内敛收缩法”和“外展膨胀法”。与这两种方式对应,可以提出一种实践哲学的处理方式,即“明智区分法”。马克思把个体之所以要社会化的动机归结为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统纳且超越了罗素、哈贝马斯考虑到的那些元素。因而,以自我实现之需要去诠释个人与社会和解之动力,远比罗素和哈贝马斯上述的理解深刻得多。
葛兰西文化霸权学说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以互文性观念为视阈
赖永兵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404100)
摘要:从互文性视阈来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学说与约瑟夫•奈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的互文历史关联,它们在重视文化与意识形态及其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相似性。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在文化霸权理论中,葛兰西对市民社会地位的强调、对“民族—人民的文学家”作用的重视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启蒙与当代中国
——从比较康德与福柯的启蒙思想出发
毕文胜1, 杨 晶2
(1.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哲学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从康德对启蒙的论证出发,所得到的结果是启蒙的反面。福柯在对康德启蒙思想的批判中,将启蒙定义为对时代永远质询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比较康德和福柯的启蒙思想可以看到,启蒙作为一种以对时代批判为核心的哲学品格和行为模式将为一切时代所共有,而其批判的对象、方式和目的将永远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永远需要回答的问题。从中国现实出发,由人类理性取代上帝理性并成为文化的核心理念的当前时代,启蒙的需要更迫切。
马克思哲学理念的深层意蕴
许鲁洲1, 苗启明 2
(1. 曲靖师范学院 马列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2.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马克思从一开始走上世界,就肩负着世界历史的双重历史任务并形成了他的双重问题域:“阶级性问题域”与“人类性问题域”,现实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迫使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构建“阶级性问题域”的一整套理论,马克思也以阶级性面貌为世人所知。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阶级性问题域”的背后,还深藏着一个未加发扬的“人类性问题域”,正是这一点,使它具有当代世界历史的价值,成为能够与当代中国改革和世界历史发展相结合的人类学哲学。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
蔡 毅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究诘滇池出现的严重污染,人是其罪魁祸首,是人的非理性活动和破坏造成的恶果。因此,所有治理方法必须围绕着人来进行,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心。
文化使命的发轫动因
范 丹 卉
(北方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北京 100144)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个案,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双重文化使命的发轫动因。依托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产生共鸣,构成了他们思想转变的起点;实践观引发变革,使五四知识分子中分化出一批信奉科学民主、秉持公正评判、注重实践激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天然拥有富饶而强大的文化基因,必然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领导核心。
“以级别定权力”:地方政府“升级锦标赛”原因探析
王雪丽
(天津商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天津 300134)
摘要:在“以级别定权力”的权力设定模式下,地方政府“升级锦标赛”背后,折射出的是地方政府之间在权力市场上的竞争与角逐。地方政府竞相晋级会给地方治理制造诸多问题和麻烦。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赋予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与其实际发展情况相匹配的权力运行空间。在给地方政府设权时,不仅要考虑行政级别因素,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行政建制单位的性质和地方政府治理的实际需要。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回归治理
阮君华
(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子系统在回归中实现治理。其中,需要从地方政府驱动走向地方政府服务,回归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从随意影响市场走向以市场为基础,回归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功能;从被动接受服务走向主动民主参与,回归公民社会的依托性功能;从行政区划文化走向区域整合文化,回归公民文化的导向性功能。
核心利益视角下中美国际战略取向的差异
黄 真, 曾 亚 勇
(上海行政学院 中美关系研究中心, 上海 200233)
摘要:中美两国核心利益的内容不同,且由内容反映出的特点不同,使得两国在国家的国际战略取向上出现明显差异。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完整、国家安全、国家稳定和国家发展。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对安全的全面维护、保持美国经济强大、对普世价值的捍卫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核心利益的特点是内在、防御和维稳,并且宏观模糊;美国核心利益的特点是外向、进攻与改变,并且全面具体。
转型期我国权力腐败制约机制的构建
黄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当前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现象的生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因此也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构建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资源诅咒”存在性考察及相关财政政策选择探析
李德升
(财政部 财政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40)
摘要:“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从中国总体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情况的比较分析来看,中国“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还难以确定,但通过省级数据的研究发现,就全国各地区而言,能源丰裕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呈负相关的关系,“资源诅咒”现象在一些省份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要破解“资源诅咒”,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预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机制和政策举措来实现。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关联效应
——基于投入产出的实证分析
顾 颖, 陈 馨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利用1997 ~ 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前后向带动效应显著,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资本化趋势,这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业的分工深化有关。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也存在资源依赖度增强、与生产者服务业互动明显不足等问题。为此,应从降低资源和中间消耗、促进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融合、提升国际价值链分工地位三个方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丁梓楠, 吴振华
(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59)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贸易全球化通过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机制产生影响;投资全球化通过行业配置、技术领先和工资竞争机制产生影响;金融全球化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产生影响。省级面板数据可以验证对外出口比率、对外进口比率、外商直接投资比率、贷款比率、资本总额中利用外资比率指标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深化金融改革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
全流通时代中国会计监管理论重构
李瑞兰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会计系,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股份全流通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首要监管目标,重构“开放监管主体、扩大监管客体、完善监管依据、创新监管手段”等新的会计监管理论,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反垄断政策实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石俊华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反垄断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限制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垄断行为而实施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我国的反垄断法,是一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经济宪法”。然而现阶段我国经济性垄断、行政垄断和跨国公司垄断交织的局面,以及反垄断法还缺乏相应的立法细则或司法解释,导致反垄断法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严重的挑战。有必要对反垄断执法机构独立性、行政垄断及反垄断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等问题进行探讨。
非法开采地下水之入罪化探究
梅 锦
(重庆大学 法学院, 重庆 400045)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客观构成要件的修改,表明了立法者对破坏环境类犯罪从严打击的态度。鉴于非法开采地下水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常发性以及现有法律不能有效调整的现状,及时将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认定为犯罪,用刑罚的手段来保障地下水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
云南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余 游
(云南民族大学 预科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云南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均较为滞后,究竟是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制约金融发展,一直是云南省政府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理论和1978~2009年云南的经验为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示:一方面,云南金融发展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因,金融发展尚未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传导机制;另一方面,云南经济对金融发展虽然存在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金融的全面发展。
元朝平宋之际的货币替代、纸币贬值与银钱比价
——至元十七年江淮行钞废钱考
王文成1, 代 琴2
(1. 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NBO SPORT, 云南 昆明 650034;
2. 云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元朝平宋过程中,开始在新占领区用中统钞替代南宋银钱楮,至元十七年正式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但中统钞在替代南宋旧币过程中,持续大幅度贬值,元廷甚至一度被迫承认白银流通,恢复铸钱。这一时期中统钞贬值,不能简单归因于纸币发行量过大,而与货币替代政策的失败密切相关。这既是元廷贬损铜钱价值的直接结果,更是中统钞难以适应当时中国南北银钱比价差异,被代表不同价值体系的铜钱、白银及南北银钱比价差异撕裂的结果。
论明代勋臣的培养与任用
曹 循
(西北大学 历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明朝建立了一套勋臣子弟培养制度,并坚持由勋臣出任高级军职,以达到拱卫皇室、维护等级秩序、防范边将等目的。但在世袭制度的保护下,勋臣的培养收效甚微,多是纨绔子弟。勋臣任职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而且加剧了军政的废弛与腐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妾的来源与归宿
——兼驳“东魏无妾说”
王仁磊
(河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多妾的时代。在东魏时期,元孝友曾有“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的说法,有学者据此提出“东魏无妾说”。但实际上,东魏乃至整个北朝仍是一个多妾的社会,与魏晋南北朝其他时期并无太大的差别。魏晋南北朝的妾主要来源于战俘、买卖和聘娶,也有的是由婢、妓上升为妾。关于妾的归宿,她们有的被正以为妻,有的出家为尼,有的被夫所放。
明清时期洱海周边自然环境变迁与社会协调关系研究
吴晓亮
(云南大学 中国经济史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明清时期是洱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破坏。为此,人们采取一系列恢复生态的措施。至清代中晚期,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大众性日益突出,民间法规不断完善,民间权威力量更多参与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已存在的生态危机,且体现出人们在应对自然危机时社会协调能力的增强。
社会保障异化论
曹信邦
(南京财经大学 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弥补市场初次分配缺陷、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制度安排。然而由于社会保障具有经济性和政治性二重属性,导致社会保障异化为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手段和工具,表现为社会保障泛政治化和泛经济化。社会保障异化破坏了社会保障自身发展的规律,危害了社会成员生存安全的保障,需要通过立法规范、扩大公众参与机会以及加强对责任主体的道德约束等措施来制约社会保障的异化。
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探析
张庆松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 北京 100872)
摘要:看话禅的修行实践在唐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宋代以后成为临济宗的主要特色。看话禅意在把禅师们从公案文字中解脱出来,扭转禅风,归向禅宗明心见性的本旨。云南鸡足山禅宗看话禅源自江南禅宗,从元代开始有鸡足山僧人普通等参学于江南临济明本,回滇后住鸡足山修持看话禅。从高奣映《鸡足山志》中记载的鸡足山诸禅师的看话禅的行实来看,看话禅已经是鸡足山僧人普遍的修持方法。
钟嵘《诗品》之文体学思想
任竞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诗品》的文体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诗品》中丰富的文体概念范畴术语,“文体”范畴的内涵阐释是文体学的基本问题,《诗品》中“文体”一语的集中反复出现尤能见出其文体学价值。二是《诗品》中的辨体理念,包括辨体批评目的、方法和标准等,这与《文心雕龙》有很多相似之处。三是《诗品》的辨体批评思想对后世文论著作尤其是诗学著作诸如《沧浪诗话》和《诗源辨体》的影响。
园林视域中的唐诗听觉意象
王书艳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摘要:唐代兴盛的构园之风促使唐人将自然声响引进园林,并用多情的笔触进行描摹与诗化,从而创作了多姿多彩的听觉意象。这些听觉意象以其空间构建性与情感性构筑了浑然一体的诗歌意境,并对空寂与闲逸的诗美具有衬托之效。浑融的诗境与多样的听觉意象又对园林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听觉意象物化为园林中的声景观,诗歌的静美与闲逸也成为园林立意的重要主题。这种诗歌与园林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揭示了诗歌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元价值。
宋代诗学视阈内的“健”范畴
张振谦
(暨南大学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健”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出现于汉魏时期,自钟嵘《诗品》开始,原本专论文章的“健”被引入诗歌批评中。至宋代,“健”成为诗学常用术语和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其诗学意义在宋代得到了集中诠释。以“健”论诗显示了宋人诗文相通的文学观念,是“以文为诗”创作倾向在诗学批评领域的反映。以“健”论诗的流行有其深刻的儒学思想文化背景,是《周易》倡导的“健”美及其代表的道德人格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同时也是宋人学杜、尊杜的重要表现。
《新青年》中西方女性主义戏剧之作品存在
杨立学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092)
摘要:对《新青年》中刊载的王尔德、易卜生和卞而生等作家的五部女性主义戏剧进行解读,发现这些戏剧都是通过构建内在视域体现女性的生存场,通过创作女性的感性形象感动女性读者,让女性在对象性的材料中获得自我观照,从而形成一种对超越性存在,即女性命运的领会,由此实现作品存在。
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地位
——基于电视剧《徽州女人》的分析
贺倩如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上海 200433)
摘要:封建社会时期的徽州地区,子嗣观念与贞节观念根深蒂固,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形态特征、封建思想与礼教、人类的进化心理-择偶偏好等。
来源/作者:《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